多因素促人民币汇率企稳上行

 发布日期:2015-04-08 10:28


近日,人民币一扫年初以来的持续疲软。上周,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价累计大涨1.2%,创下了自2005年汇改以来的最大单周涨幅。3月23日,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汇率中间价为1美元兑人民币6.1448元,较前一交易日上涨48个基点。受上周美联储议息会议的影响,近期美元振荡调整,本周首个交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有所反弹。
  自2014年11月以来,人民币汇率便开始了一场“下跌之旅”。以人民币对美元即期汇率为例,去年11月初为1美元兑人民币6.15元左右,而到今年3月初则在6.30元一带徘徊。不过,进入3月份,人民币开始了连续3周的反攻,仅在上周二至上周四的3个交易日内,人民币即期汇价就累计上涨了663个基点。
  有专家称,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将人民币纳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考虑、美国就业数据低于预期影响美联储加息进程、西方国家纷纷参与亚投行筹建等因素,共同促成了短期内人民币的反弹。专家预计,未来随着中国经济“双引擎”的发动以及人民币国际化的加速,人民币汇率在总体稳定的基础上波幅将进一步增大。此外,有外资对冲基金认为,除了美元因暂缓加息而出现下跌,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中国人民银行方面此前表示,人民币不会加入贬值大军,同时,国有银行开始频频结汇力挺人民币。
  不过,关于人民币贬值的声音,并未就此停歇。毕竟在全球几大主要经济体竞相实行宽松政策的国际环境下,人民币汇率出现一定幅度的贬值,可以提振出口进而拉动经济增长。
  日前,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易纲在全国两会期间明确表示,人民币汇率可以保持基本稳定。理由有三:一是尽管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放眼全球,中国国内整体GDP增长依然较快;二是中国仍将维持贸易顺差,对人民币汇率稳定有支撑作用;三是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加快,全球资产管理机构都愿意配置一部分人民币资产。
  多位受访专家向记者表示,今年中国会倾向于采取稳汇率、宽货币、积极财政的政策组合拳,在预防资本外流与欧美不同货币政策冲击的情况下,确保国内经济稳步增长。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丁志杰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2015年人民币汇率将继续企稳。一方面稳定的汇率有助于防止资本大规模外流,避免资本外流冲击中国国际收支平衡;另一方面也为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创造一个相对良好的汇率环境,进而推动中国从出口导向型经济体向消费型经济体的转变。
  在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看来,人民币汇率保持稳定,更符合中国当前贸易政策的需要。中国对外贸易顺差的很大比重来自美国,若中国央行默许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大幅贬值,可能加剧中国对美国的贸易收支不平衡,引起不必要的贸易摩擦。
  中国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日前表示,未来中国的资本市场会更加开放,一系列小的资本项目方面的改革将会在今年进一步推进。
  此外,尽管这段时间人民币汇价常有起伏,但人民币国际化的脚步却未见停歇。资料显示,目前中国人民银行已经与28个国家或地区签署了货币互换协议,总金额达3.1万亿元人民币。同时,人民币于去年11月取代了加拿大元和澳大利亚元成为全球第五大支付货币,其国际排名在3年内上升了25位。

版权所有(C) 中企国际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市朝阳区霄云路18-22号,E60 公司电话:84483388-8000
京ICP备08008956号-1